海洋装备工程学院(用匠心和坚持打造梦想的方舟)
海洋装备工程学院前身为 2006 年 8 月成立的 “船舶工程学院”,2021 年正式更名为现名。作为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深耕装备、制造专业的二级学院,始终聚焦海洋装备制造领域,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,培养兼具职业素养、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。
截至 2025 年 5 月,学院拥有在籍注册学生 1663 名,在校学生 1659 人(含职技融通 89 人),设有 43 个行政班级(含职技融通 3 个班次)。开设有船舶工程技术(省级优势特色专业)、船舶电气工程技术(职技融通)、机电一体化技术、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、智能控制技术、无人机应用技术、工业机器人技术等 7 个专业,其中包含 1 个新一轮省高水平建设专业群,形成了覆盖海洋装备设计、制造、控制、运维等全产业链的专业体系。
师资力量
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、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。目前在职教师共 61 人,其中,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(学位)的教师 56 人,占比 91.8%;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 12 人,高级技师 4 人,合计占比 26.2%。师资队伍中还有浙江省“新世纪151人才工程”培养人员1人,浙江省“优秀技能人才”培养人选1人,浙江工匠 1 人、浙江青年工匠 1 人、舟山市“新世纪111人才工程”培养人员1人,舟山市新区特优人才1人,舟山工匠 2人,为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。
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,建有船舶工程实训中心、机电与智控实训中心、港口电气实训中心、船舶知识馆、智能机器人实训中心等实训基地,共计 32 个实训室,占地面积达 4500㎡,为学生提供了与行业接轨的实操、实践环境。
在产教融合方面,学院与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、太平洋海洋工程(舟山)有限公司、常石集团(舟山)造船有限公司、浙江黎明智造股份有限公司、浙江宏发精密科技有限公司、浙江凯灵船厂(舟山四八零六工厂)等 20 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,共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。同时,学院还搭建了船舶与海工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培训平台、全国舰船科普基地、浙江省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、舟山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培训公共服务平台、曹文锦信息中心等多个服务平台,为地方政府、企业及中小学提供技能培训、职业体验与信息服务。
近年来,学院在教学改革与技能竞赛中成绩斐然。2024 年,学院全力推进国家级新一轮 “双高” 建设申报,完成专业群分析报告和建设方案,并参与浙江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职业教育布局规划。多个实训室建成投用,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顺利推进,1+X 证书考核通过率稳定在 90% 以上。
在竞赛方面,学院师生在各级各类赛事中屡获殊荣。2024 年,在浙江省和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,斩获省级一等奖 3 项、二等奖 1 项、三等奖 5 项,世界赛 1 金 1 银 1 铜的优异成绩。此外,学院还在全国职业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 CAD/CAM 技能大赛、浙江省 “挑战杯”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、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奖,充分展现了学院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专业能力。
党建与社会服务
学院高标准推进省标杆院系建设,“同舟筑梦” 党建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,通过深化“支部建在专业上”改革,促进党建与专业深度融合。
在社会服务方面,学院积极开展电工技能、无人机操作检修、钳工技能,焊接机器人操作等职业技能培训,积极助力低空经济发展,同时承办多项省市职业技能竞赛,实施 “百千服务行动计划”助力地方经济发展。
海洋装备工程学院将继续秉承 “立足海洋、服务产业、育人为本、追求卓越” 的理念,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加强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为海洋装备制造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。(2025年7月更新)